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 > 信息荟萃
编号:11467493
疼痛并非都是躯体疾病造成的
http://www.100md.com 2007年7月23日 《中国中医药报》 第2768期
     58岁的退休女干部于某,几年来胸部一直闷痛,曾先后接受两次冠状动脉造影及其他相关检查,但始终找不出症结所在,最后只能靠强效镇痛剂止痛,这使她感觉非常痛苦,自认为得了无法医治的怪病。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,大庆油田总医院疼痛门诊专家、麻醉科主任李俊教授为她解开了“心锁”:于某长期胸口闷痛的原因,是由抑郁症引起的!

    “最近两年,我们疼痛门诊已接待了像于某这样的患者30多例了,这些人常表现为这样那样的病痛,如头痛、背痛、胸痛、腹痛,各种躯体疼痛,以及腹胀、便秘、腹泻、食欲减退、体重下降、记忆力下降等,而在医院经查体、核磁共振和肌电图等多种检查,也没发现有什么器质性疾病,换言之,这些疼痛和临床表现并非躯体疾病造成的,绝大多数的人是精神心理出现了偏差,”李俊主任介绍说。

    “不是痛风,没有类风湿性关节炎,也不曾发生强直性脊柱炎,但身上分布的疼痛点,轻轻一碰就让人痛不欲生”,有台湾学者报道并描述过这样特殊的病例,并将其命名为“纤维肌痛症”。患有这类难缠症状的人,大多个性刚强,自我要求严格,做事力求完美。本文开头提到的于女士,恰好表现为脾气急躁,争强好胜,凡事爱较真儿,退休后不能适应环境的改变,传统的消炎止痛药自然无法解决由此引发的病症了。

    事实上,国内外专家已经证实,神经衰弱、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病人中,有80%处于抑郁状态;而在神经官能症人群中,有60%以上符合抑郁的诊断。作为常见疾病,每10位男性中就有1人可能患有抑郁症;而女性当中,每5位就有1位得抑郁症的,约15%的抑郁症病人死于自杀。

    李俊教授指出,一个人如果情绪长期低落,甚至每天都很恶劣,并开始影响日常生活、学习和工作,就应警惕心理疾病的“偷袭”。就医生而言,务必要清楚地认识到躯体疾病与精神心理因素间的因果关系,做到洞察入微,锁定“元凶”,切莫“一叶障目,不见泰山”。

    目前研究已经证实,抑郁和大脑神经递质五羟色胺的低下有直接关系,因而抑郁并不可怕,只要能及时服药,提高血清胺的浓度,同时配合心理治疗,积极参加体育运动,就会摆脱“心魔”的纠缠,并解除纤维肌痛症等带来的痛苦。这里,李俊主任特别总结了如下16个字:“乐观豁达,松弛身心,远离忧郁,永葆青春。”, 百拇医药(衣晓峰 靳万庆)